抗战时期的东北抗日联军到底有多惨烈?从1937年鼎盛时期的3万多人,到1940年暂避苏联境内时已不足3000人,100多位师级以上的干部战死沙场。抗联的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极端严厉的环境、穷凶极恶的敌人和无比匮乏的后勤保障,更要警惕长期的艰苦环境下人心思变,堡垒从内部瓦解。抗联第七军的独立团,就有过这么一例血淋淋的教训。屡立奇功的政委毕于民做梦也没想到,自己竟会死在团长李一平的枪口下,幕后真凶更是另有其人。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? 劳苦功高惹人恨1933年年初,饶河县的抗联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乌苏里江沿岸的影响力,派遣了以毕于民为首的同志前往虎林,建立党支部。组织选择毕于民,是因为他在虎林待过两年,有当地民众基础。可另一方面组织也有所顾虑,毕于民年方20,没有任何的组织领导经验。这样的小同志,能担此重任么?毕于民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英雄无需看过往。3年的时间里,他在虎林县附近发展了十多个党支部,吸收了多位新党员。毕于民的拿手好戏在于让伪军“改邪归正”。说实话,抗战之前日本就已经在东北布局密谋了多年,相比其他争夺激烈的地区,当地的伪军更加的“忠心耿耿”,或者说不敢反抗。 这些人不乏弃掉灵魂,甘当走狗的败类,更多的还是为了苟且偷生而委曲求全之辈。他们就是可以争取的对象。一次毕于民偶染风寒,在一小院中修养身子。不知道是哪里走漏了风声,数名伪军特务找到了毕于民的藏身之地。这院子空空荡荡,下面既没有地道,周围也只有零零散散的民居。伪军走进院子,发现毕于民正大摇大摆地躺在床上,大喜过望。正当他们要擒住生病的毕于民向日本人交差之时,毕于民声如洪雷般地呵斥道,“你要是中国人就放我走,不是中国人就拿我领赏去。”众人惭愧不已,向毕于民告别后离开了。毕于民凭借着自己的大无畏精神,折服了站在对立面的同胞。事情传出,爱国之心并未泯灭的军警为之振奋。他们暗地里积极向毕于民提供情报,协助毕于民在虎林的地下工作。 久而久之,毕于民的名气越来越大,吸引了大量的仇恨。日本人曾以万两银票悬赏毕于民的项上首级,走狗叛徒们都眼馋这笔赏金。毕于民凭借着自己的机智,一次次安然地将危机度过。最惊险的一次,毕于民被伪军特务紧追,慌不择路逃跑的时候,前往载着日本兵的6辆卡车堵在前面。前有狼,后有虎,局势相当紧迫。毕于民却是冷静下来,不慌不忙地观察眼前日本人的情况。仔细一看,毕于民立刻就瞧出了端倪。天寒地冻,这些车子陷进了坑里,日本士兵聚拢在车子的周围试图抬起它们。 毕于民暗叹天助我也,忙不迭地凑到跟前,故作谄媚地向日本人打招呼,“需要搭把手么,太君。”随后主动帮日本人抬起车子来。为首的小队长见毕于民如此卖力,拍了拍毕于民的肩膀夸赞道,“你这个苦力大大的好。”毕于民内心是嗤之以鼻,表面上却笑得更欢了。另一边,追近的伪军见前方是日本人,也不敢凑到前面查看。他们以为毕于民不敢走这里,便换了个方向追过去。不多时,车子被抬离了雪坑。毕于民笑嘻嘻地向日军告别,淡定地踏上了返途。毕于民多次在敌军后方穿梭却毫发无伤,敌人闻风丧胆,同志们敬佩不已。1938年春,毕于民升任抗联第七军虎林办事处主任及独立团政委。 踌躇满志的毕于民没有注意到,队伍里一道仇视的目光正牢牢地注视着他。结怨此人,正是抗联第七军政治部主任的郑鲁岩。郑鲁岩1904年出生于山东日照,1926年他就已经参加了共产党,并在饶河地区长期从事革命工作。1936年,郑鲁岩被提拔为抗联第七军的前身—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军第二师的师长。这支部队在虎林、饶河多地作战,杀伤了不少日伪军。同年,抗联第七军成立,郑鲁岩改任第七军的政治部主任兼下江(松花江下游)特委主任。 这样一位资历雄厚的老前辈为何要处心积虑,干掉自己的得力下属呢?究其因果,首先是工作上的不合。郑鲁岩在虎林带兵打仗的时期,就与地方的毕于民产生过矛盾。毕于民在虎林有多年经验,更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,在会议上多次提出了和郑鲁岩不同的看法。两人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心胸狭窄的郑鲁岩质疑毕于民在故意挑战自己的权威,不服从自己的指挥,从此对毕于民怀恨在心。会上常常通过的是毕于民的意见,更是让郑鲁岩非常嫉妒。随后抗联总部的一些风声,让郑鲁岩对毕于民起了杀意。考虑到毕于民在虎林的工作极其出色,上面有意提拔他前往抗联总部的政治部任职,进一步带动东北全境的抗战热潮。 郑鲁岩对此垂涎已久,怎能容得下别人横插一脚。“前仇加上新恨”,郑鲁岩决心除掉毕于民,捍卫自己的地位。在这里,笔者不得不感叹一句,在所有人都应该团结抗战的环境下,仍然有人将心思放在内部斗争上,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。谋划怎么除掉当地威望极高的毕于民呢?郑鲁岩苦思冥想,终于想出了一条毒计。眼下东北抗战陷入低谷,一些失去斗志的战士投降或叛变,珍贵的情报被出卖致使战事愈加不顺。因此军部着重整肃内部纪律,防止干部腐化。本意自然是好的,却给了意图清除异己的郑鲁岩可乘之机。只要把叛徒的脏水泼到毕于民的身上,无论毕于民曾经立下多大功勋,他也一定会被肃清。 想通这层关节,郑鲁岩表面上与毕于民等人仍是同志关系相处,背地里开始伪造毕于民及其他异己分子的叛变证据,并偷拿了印章自写了一封“军部密令”。1938年9月,郑鲁岩以军部命令为由,召集独立团团长李一平等军队干部前来开会。众人到场后,郑鲁岩亮出了伪造好的叛变证据以及军部信件,故作悲切地讲道,“军部昨天开过会了,政委毕于民及两位副团长被证实和日本人相互勾结,出卖关键情报。军部要求我们尽快处决毕于民,减少损失。” 众人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,李一平抢先提出了反对意见。“不可能,毕政委还有老王他们的贡献大家都看到眼里,是不是调查的同志搞错了?”其他人连声附和。郑鲁岩见众人还在争辩,更是坚定了非杀毕于民不可的决心。他猛地将材料往桌子上一甩,激动地说道。“同志们,你们不愿意相信老毕会叛变,难道我就愿意么?这是军部统一下达的命令啊,你们难道是在怀疑上级领导么?”众人默然不语,很显然,郑鲁岩伪造的军令唬住了朴实的干部们。为首的李一平还想争辩两句,郑鲁岩咬牙切齿地直接点名,“李一平,难道你真要为了一个叛徒置大局于不顾么?”还没李一平回应,郑鲁岩将配枪硬是塞进了李一平的手上,严厉地注视着李一平。李一平接过这沉甸甸的枪支,仿佛是被这份重量所压倒,再也讲不出话来。 郑鲁岩满意地点了点头,继续补充道,“为了避免走漏风声,就由你们亲自动手,要记住,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情况,也不要审问毕于民他们,给他们狡辩的机会。明白了没有?”众人只能点头答应。不得不说,郑鲁岩让李一平来动手,实在是老奸巨猾。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身份合适,另一方面是利用了李一平本身的忠直。1910年出生于朝鲜境内的李一平,自幼就目睹了侵略者在家乡的破坏和压迫,发誓要将他们驱逐出去。早在上世纪就已经陷落的朝鲜,本地的抵抗力量仅剩无几。尚存爱国之心的李一平,对于向侵略者屈膝的同胞是哀其不幸,恨其不争。 为了夺回人民的家园和自由,李一平随家人搬到了中国。随后侵略者地魔爪伸向了中国东北,李一平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。在了解过李一平的背景之后,郑鲁岩故意在李一平的面前着重强调“叛徒”二字,深深地扎进了李一平的心坎里去。李一平没有理由,去姑息一个组织上认定的叛徒。忠勇善战的李一平,就这么稀里糊涂地,成为了郑鲁岩排除异己的一杆枪。动手1938年9月中旬,郑鲁岩又是假传消息,让毕于民、李一平等人前往饶河的军部开会。这次行动,就安排在沿途的密林中动手。李一平与毕于民合作抗日多年,深知这位同仁的智谋过人。为了减少突发状况,李一平提议大家别带警卫员,轻装简行。毕于民以为事情紧急,不疑有他,便将警卫员留在了总部。众人一路上说说笑笑,在苍苍林海中艰难前行,唯有凛冽的寒风应和着他们的声音,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详。 走着走着,李一平和其他几人慢慢地落在了毕于民和两位副团长的身后。旁人看起来,这支队伍仿佛是在押送囚犯一般。正当李一平等人眼神交流,准备掏枪射击之际,毕于民仿佛脑后长眼地转过身去,双眼如电地扫视身前地李一平等人,冷冷说道,“你们,在做什么?”李一平不敢赌他和毕于民谁的拔枪速度更快,只好换出一幅笑脸说道,“天有点冷,冻的慌,有点走不动路。”怕毕于民不相信,李一平又是掏出了口袋里的烟卷,向毕于民比划了下,做出一幅想点根烟取暖的神情。 毕于民盯着李一平冻得发紫的脸良久,无奈地笑了笑,转过身子翻着上衣口袋找起火柴。说时迟那时快,趁着毕于民稍稍放松警惕,李一平立刻掏出腰袋上的配枪,瞄准毕于民的后脑勺连开三枪。笑容尚未散去的毕于民,翻身向后躺去,永远地留在了虎林的茫茫雪原之中。 另外两位副团长没佩戴枪支,更是来不及反抗,几声枪响之后,也是躺倒在了地上。看着倒在血泊中的三具尸体,李一平回过神来,扑通一声地跪在了他们的旁边,放声痛哭起来。一边哭着,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,别怪我,我也只是执行军部的命令。要怪,就得怪你们为什么当叛徒,你们为什么要当叛徒啊。只可惜,死人是回答不了李一平的疑问。唯有白雪皑皑,彰显着毕于民遗留下来的品格。 尾声不久之后,毕于民身死的消息传出,虎林军民无一不为他哀悼和愤怒,毕竟连日本人都不会相信毕于民是叛徒。群情激愤之下,抗联第七军的军部终于是介入调查,并很快查出了郑鲁岩多次假传军令和伪造证据的真相,还了毕于民等人一个清白。那么,导致毕于民身死的李一平和郑鲁岩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?恐怕和各位想象的有些不同。 李一平,失去了好运对于他的垂青。1939年李一平在大棚里养病的时候,被伪军意外发现,他奋力抵抗,却因为寡不敌众壮烈牺牲。李一平固然在毕于民之事上犯了错误,但瑕不掩瑜,他仍然是民族英雄和抗战功臣;郑鲁岩多次通过诬陷他人为叛徒来消除异己,自己却成为了真正的汉奸。1939年底,在抗联失意的郑鲁岩,被日军俘获后主动交代了抗联有关的所有情报,导致了虎林、饶河等地大量的爱国军民被捕、被杀或失踪。 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下,整个乌苏里江一带的抗战接近停滞。1940年,残余的部队只能撤往隔岸的苏联进行休整,再作打算。而郑鲁岩则铁心跟着日本人,当了六年的汉奸走狗,享尽了荣华富贵。直到1949年12月,郑鲁岩的汉奸身份曝光之后,才被新中国予以极刑。结合三人的人生轨迹来看,抗日英雄英年早逝,小人汉奸却多享受了几年的世间美景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但请别忘记,英雄能名垂千古,汉奸却永世为人所唾,是非公道尚在人心 举报/反馈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